天津北方網訊:年末,商家的促銷攻勢一浪高過一浪,而以“便宜、省時、省力”深入人心的網購,更是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爲之“癡狂”。根據工商部門最新投訴分析顯示,不少市民在一邊享受網購的同時,也明顯表達出了對這種新興購物模式的擔憂。
有着兩年網購經驗的陳女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價格低廉、送貨上門是網購吸引人的地方,可有些商品得‘會買’才行。”她坦言,雖然經常網購,但也有上當的時候,往往苦不堪言。根據工商部門最新接到的投訴分析,一些癥結困擾市民網購。一是網絡虛假宣傳氾濫,其虛擬性往往令消費者知情權難以保證;二是交易安全難以保證,目前,網上購物的付款方式存一定風險;三是退換貨困難,求償權缺失。網絡使消費者購物範圍和經營者銷售半徑無限擴大,一旦產生消費糾紛,退換貨難度加大;四是網上購物電子格式合同的霸王條款依然存在,使消費者處於不利境地。
工商部門特別提醒消費者,不要輕信超低價格商品,網購時要確認商品價格;儘量避開交易高峯,對於貴重易碎品,務必先驗貨再簽收,以避免維權有理無據;儘量採用具有安全功能的瀏覽器,把有一定規模且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網站商鋪,能夠承諾先行賠付的購物網站作爲首選;不要輕易登錄對方給出的非所需商品的相關網站與鏈接,切勿輕信“網購中獎”等任何信息;要保存好相關商品規格、型號、功能和價格等信息頁面,商品交易(訂單)頁面,消費者與商家聊天記錄等電子證據。下單後,保存好相關電子單據票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