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 我居住在和平區營口道128號二樓。這是一個外表看上去很讓人艷羡的三層小『洋』樓。
追溯到地震前,我的屋頂上是厚達十幾公分的石子。隔熱、擋雨、保溫效果很好,那是一段很美好的時光...
76年,地震來了,房屋經過多方努力保住了。但石子不見了,裸露出了薄薄的屋頂。薄的連一個極普通的吊扇都難以承受。進入雨季,更是愁死人,現實版的鍋碗瓢盆交響曲就開演了。到了冬天,即使24小時燒著土暖氣,夜晚也要戴著棉帽子纔能入睡。面對如此困境,我們抱著人定勝天的願望,想出了種種計策,好在60多平米的大屋,很寬敞,我們就在屋裡用塑鋼窗搭建了一個給孩子居住的小屋,用來遮雨、御寒。但即使這樣在孩子高考前夕我們一家三口還是萬般無奈的逃離了,擠進了一個小獨單。
如今兒子已經25周歲了,搬回來一直成了我們的奢望...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報修,房管站的師傅們,不管酷暑嚴寒幾乎每一次
都在盡職盡責的修復。但終歸七、八十年的老房子,不是小修小補能夠搞定的。在這裡懇請有關部門,能拿出一個切實有效的方案,如:平改坡、騰遷(這院子據說是白家公館?)等等,可否?拋磚引玉,只為不要再讓我『背井離鄉』。我想回家。我要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