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 | ¤Ñ¬z | ¥Á¥Í | ¼s¹q | ¬z§Ý¶³ | ·Lµø | Ū¹Ï | ¤å®T | Åé¨| | ¹Ï¨Æ | ²z½× | §ÓÄ@ | ±MÃD | ¤u§@«Ç | ¤£¨}«H®§Á|³ø
±Ð¨| | °·±d | °]¸g | ¦a²£ | ¤Ñ¬z³q | ®È´å | ®É©| | Áʪ« | ¨T¨® | IT | ¿Ë¤l | ·|­p | ³X½Í | ³õ´º¨q | µo¥¬¨t²Î

"¬z¶³"«È¤áºÝ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民生頻道 > 消費維權 > 消費常識 正文
剛性兌付終結:兌付沒“承諾” 你還買理財嗎?
http://ms.enorth.com.cn/xfwq/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李家宇 馬曉冬  2014-07-17 14:00:36  編輯:劉影
·製冷家電賣得火:打“節能補貼”牌 別被忽悠了·“定金”“訂金”概念不同 預付消費要看清究竟
·京津冀消協聯合發佈消費提示 夏季旅遊注意安全·七成白領熱衷買進口零食:路邊攤買零食 要當心

  核心提示

  所謂“剛性兌付”,是指理財產品到期後,無論投資標的發生什麼風險,發行機構都必須償還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

  剛性兌付造成理財產品跟存款實際上沒區別,這樣的“幻覺”讓投資者忽視了風險。打破剛性兌付並不意味着銀行不用對投資者負責,而是要求銀行更加重視風險,也讓投資者樹立風險自負的觀念,畢竟“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是市場的永恆定律。

  天津北方網訊:銀行理財在歷經10年的“突飛猛進”之後,再次迎來了明確的監管政策。近日,銀監會發布《通知》要求:“銀行在銷售理財產品時,不得提供含有剛性兌付內容的理財產品介紹。”這也被市場解讀爲剛性兌付的終結。

  所謂“剛性兌付”,是指理財產品到期後,無論投資標的發生什麼風險,發行機構都必須償還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換言之,在剛性兌付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就是“高收益、零風險”。對此,投資者不禁發出疑問,打破剛性兌付,這是讓銀行“不用負責”的節奏嗎?

  保本保息“寵壞”投資者?

  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網點發現,銀行不再推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最多也就是保本型理財產品。當被記者告知銀行無需再保證剛性兌付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就謹慎起來,王女士就表示,這種變化會對自己有影響,以後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可能就會更謹慎,不像原來有承諾的時候那麼放心了;還是保本的要安全一些,以後會關注一些保本的理財產品,對於不保本不保息的理財,自己是不會買的。

  在某股份制銀行網點,“往期同類產品全部100%兌付”的廣告,在LED屏上滾動播放,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不能承諾“保本保息”,但是以往都是100%兌付,可以放心地買。

  其實,銀行也是將“剛性兌付”換個說法而已,但這樣的承諾並未寫入合同。在某城商行,門口某款理財產品的宣傳板上寫着“百分之百兌付”,記者領取了產品的宣傳單,上面寫明“均屬我行自身穩健型產品,且歷史產品均百分之百兌付本金及利息”。銷售人員表示現在不會說“保本保息”,但歷史上該產品都能兌付。

   “剛性兌付”是好是壞?

  數據顯示,去年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率小於預期收益率的僅有19款,佔比0.04%,“剛性兌付”爲理財投資者鼓足底氣。央行對此指出,剛性兌付導致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不匹配,誘發投資者資產配置不合理調整,擡高了市場無風險資金定價,應當有序打破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某股份制銀行大客戶經理於先生表示,剛性兌付是理財行業的潛規則,但在與客戶簽訂的合同文件中並不會寫明;不管產品運作情況如何,在到期不能兌付的情況下,發行機構也會採取其他措施,來保證本金和利息的兌付。

  那麼,這樣保護投資者權益的“好事”,監管機構爲什麼不認可呢?對此,專家郭田勇指出,正是剛性兌付的存在,使得無風險利率水平從3%左右被大幅擡升至6%甚至8%,導致推高企業的融資成本,最終“埋單”的還是企業,所以打破剛性兌付非常重要。我國銀行理財產品普遍屬於低風險投資品種。“高收益伴隨高風險”是資本市場最尋常的規律,因此業內人士認爲,投資者已經被銀行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寵壞”。

  投資者如何理性應對?

  專家郭田勇的解釋也給投資者吃了“定心丸”,打破剛性兌付並不意味着銀行不用對投資者負責,銀行反而會更加重視風險,這樣才能以更好的口碑贏得投資者信任;銀行的理財產品理所應當爲客戶提供最大收益,這也有利於銀行間的市場化競爭;如果“打碎牙往肚子裏咽”,會在銀行內部造成風險積累,看似投資項目失敗由銀行“兜底”,但最終受損的還是廣大百姓的利益。

  此外,《通知》還要求,銀行應在銷售文件的醒目位置提示客戶“理財非存款、產品有風險、投資須謹慎”。對此,分析人士認爲,這也是在要求銀行向投資者充分告知風險,而隨着利率市場化的漸行漸近,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也將漸行漸遠;投資者應逐漸適應“賣者有責、買者自負”的市場生態;銀行也應該通過規範管理,控制好風險,實現高效的財富管理。

  專家認爲,銀行爲了維護自身信譽,必須剛性兌付,否則聲譽受損,競爭力也會下降;銀行理財規模突破13萬億元,剛性兌付的號召力“功不可沒”;剛性兌付也造成理財產品跟存款實際上沒區別,這樣的“幻覺”讓投資者忽視了風險。

  理財師李冬梅進一步提醒,銀行發行淨值型理財產品,類似於開放式公募基金,沒有預期收益率,只公佈單位淨值,這種做法符合監管方向,可以加速銀行理財剛性兌付的打破速度;與此同時,投資者一定要樹立風險自負的觀念,畢竟“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是市場的永恆定律。

關閉窗口
 
§ó¦h
¡Pµ¹«Ä¤l¦Y¤û±Æ¡A¸Óª`·NÔ£¡H
¡PÁª¦{°Ï¤H¥Áªk°|¥H®×»¡ªk¡G¯d¦n²¼¾Ú °µ­Óºë©ú®ø¶OªÌ
¡P¤Ñ¬z®üªe¶Ç´C¤¤¤ß3.15³ø¹D¡G¥HªA°È´«¨ú²£«~¥«³õ¡I«OÀI·~³Ð·s·~°È¼Ò¦¡¡A´£ª@«È¤á®ø¶OÅéÅç
¡P®ø¨ó®ø¶O´£¥Ü¡G«ü¯¾ªùÂê¡y¥b¾ÉÅéÃѧO¡z§ó¦w¥þ
¡P¦Ðµ³³Q¦Ðµ³ªA¤£©y°®¬~ ¥«¥Á¬~¬V®ø¶O¦s»~°Ï
§ó¦h
¡P¡y¤jµP¡zºôÁʶȤ@§é¡Hĵ¤è:§A¹J¨ì¡y°ª¯Å¡z°²³f
¡Pµê°²«Å¶Ç¡B°Ó«~°°¦H¡B§ë¶DºûÅvÃø¡X¡X¡yºô¬õ¡z¡y±a³f¡z¥«³õ¶Ã¶H½Õ¬d
¡P§J¶©½ã¸¹¡B´d±¡±À¾P¡B·L«H©Ô¶Â¡X³¡¤À¤G¤â¹q°Ó¥­»O¶Ã¶H½Õ¬d
¡PÂù11Á{ªñ¡G°²«ÈªA­n¨D°h´Ú ±z¥i§O·í¯u¡I
¡PÄY­«´ÛÄF©M»~¾É®ø¶OªÌ 4ºØÃÄ«~«O°·«~³Q¸T°â
Ãö©ó¥_¤èºô|¼s§iªA°È|¸Û¸u­^Å×|Áp¨t§Ú­Ì|ºô¯¸«ß®v|³]¬°­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ºô¯¸¥Ñ¤Ñ¬z¥_¤èºôª©Åv©Ò¦³
¼W­È¹q«H·~°È¸gÀç³\¥iÃÒ½s¸¹¡G¬zB2-20000001 ¡@«H®§ºôµ¸¶Ç¼½µøÅ¥¸`¥Ø³\¥iÃÒ¸¹¡G0205099 ¡@¤¬Ápºô·s»D«H®§ªA°È³\¥iÃÒ½s¸¹¡G12120170001¬z¤½ºô¦w³Æ 12010002000001¸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