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 | ¤Ñ¬z | ¥Á¥Í | ¼s¹q | ¬z§Ý¶³ | ·Lµø | Ū¹Ï | ¤å®T | Åé¨| | ¹Ï¨Æ | ²z½× | §ÓÄ@ | ±MÃD | ¤u§@«Ç | ¤£¨}«H®§Á|³ø
±Ð¨| | °·±d | °]¸g | ¦a²£ | ¤Ñ¬z³q | ®È´å | ®É©| | Áʪ« | ¨T¨® | IT | ¿Ë¤l | ·|­p | ³X½Í | ³õ´º¨q | µo¥¬¨t²Î

"¬z¶³"«È¤áºÝ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民生頻道 > 消費維權 > 法律法規 正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http://ms.enorth.com.cn/xfwq/  2013-07-25 13:22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57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已經2009年7月8日國務院第73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佈,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總理溫家寶

  二○○九年七月二十日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履行食品安全法規定的職責;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爲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協調配合機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網絡,實現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食品檢驗等技術資源的共享。

  第三條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採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證食品安全。

  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的食品安全負責,對社會和公衆負責,承擔社會責任。

  第四條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公佈食品安全信息,爲公衆諮詢、投訴、舉報提供方便;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向有關部門瞭解食品安全信息。

  第二章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

  第五條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條規定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準制定與修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工作的需要制定。

  第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同級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制定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備案情況向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通報。

  第七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除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二條的規定對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作出調整外,必要時,還應當依據醫療機構報告的有關疾病信息調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作出調整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結合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作出相應調整。

  第八條醫療機構發現其接收的病人屬於食源性疾病病人、食物中毒病人,或者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人、疑似食物中毒病人的,應當及時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有關疾病信息。

  接到報告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彙總、分析有關疾病信息,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同時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必要時,可以直接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同時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

  第九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確定的技術機構承擔。

  承擔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技術機構應當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和監測方案開展監測工作,保證監測數據真實、準確,並按照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和監測方案的要求,將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報送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下達監測任務的部門。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人員採集樣品、收集相關數據,可以進入相關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食品生產、食品流通或者餐飲服務場所。採集樣品,應當按照市場價格支付費用。

  第十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分析結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將相關信息通報本行政區域設區的市級和縣級人民政府及其衛生行政部門。

  第十一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收集、彙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並向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通報。

  第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

  (一)爲制定或者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提供科學依據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

  (二)爲確定監督管理的重點領域、重點品種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

  (三)發現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的;

  (四)需要判斷某一因素是否構成食品安全隱患的;

  (五)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爲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條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五條規定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建議,應當提供下列信息和資料:

  (一)風險的來源和性質;

  (二)相關檢驗數據和結論;

  (三)風險涉及範圍;

  (四)其他有關信息和資料。

  縣級以上地方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應當協助收集前款規定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資料。

  第十四條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農業行政部門應當及時相互通報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的相關信息。

  國務院衛生行政、農業行政部門應當及時相互通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等相關信息。

  第三章食品安全標準

  第十五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劃及其實施計劃。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劃及其實施計劃,應當公開徵求意見。

  第十六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選擇具備相應技術能力的單位起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提倡由研究機構、教育機構、學術團體、行業協會等單位,共同起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向社會公佈,公開徵求意見。

  第十七條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負責審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等內容。

  第十八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企業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報送備案的企業標準,向同級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通報。

  第十九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執行情況分別進行跟蹤評價,並應當根據評價結果適時組織修訂食品安全標準。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應當收集、彙總食品安全標準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通報。

  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行業協會發現食品安全標準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應當立即向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四章食品生產經營

  第二十條設立食品生產企業,應當預先覈准企業名稱,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取得食品生產許可後,辦理工商登記。縣級以上質量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審覈相關資料、覈查生產場所、檢驗相關產品;對相關資料、場所符合規定要求以及相關產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要求的,應當作出准予許可的決定。

  其他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在依法取得相應的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流通許可、餐飲服務許可後,辦理工商登記。法律、法規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流通許可和餐飲服務許可的有效期爲3年。

  第二十一條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生產經營條件發生變化,不符合食品生產經營要求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立即採取整改措施;有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潛在風險的,應當立即停止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並向所在地縣級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或者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需要重新辦理許可手續的,應當依法辦理。

  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者生產經營活動的日常監督檢查;發現不符合食品生產經營要求情形的,應當責令立即糾正,並依法予以處理;不再符合生產經營許可條件的,應當依法撤銷相關許可。

  第二十二條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組織職工參加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學習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識,並建立培訓檔案。

  第二十三條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建立並執行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制度和健康檔案制度。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員患有痢疾、傷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將其調整到其他不影響食品安全的工作崗位。

  食品生產經營人員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進行健康檢查,其檢查項目等事項應當符合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

  第二十四條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條第二款、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第三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食品出廠檢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法律規定記錄的事項,或者保留載有相關信息的進貨或者銷售票據。記錄、票據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第二十五條實行集中統一採購原料的集團性食品生產企業,可以由企業總部統一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文件,進行進貨查驗記錄;對無法提供合格證明文件的食品原料,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標準進行檢驗。

  第二十六條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並執行原料驗收、生產過程安全管理、貯存管理、設備管理、不合格產品管理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斷完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保證食品安全。

  第二十七條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就下列事項制定並實施控制要求,保證出廠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一)原料採購、原料驗收、投料等原料控制;

  (二)生產工序、設備、貯存、包裝等生產關鍵環節控制;

  (三)原料檢驗、半成品檢驗、成品出廠檢驗等檢驗控制;

  (四)運輸、交付控制。

  食品生產過程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情形的,食品生產企業應當立即查明原因並採取整改措施。

  第二十八條食品生產企業除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進行進貨查驗記錄和食品出廠檢驗記錄外,還應當如實記錄食品生產過程的安全管理情況。記錄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第二十九條從事食品批發業務的經營企業銷售食品,應當如實記錄批發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購貨者名稱及聯繫方式、銷售日期等內容,或者保留載有相關信息的銷售票據。記錄、票據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第三十條國家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採用先進技術手段,記錄食品安全法和本條例要求記錄的事項。

  第三十一條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制定並實施原料採購控制要求,確保所購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餐飲服務提供者在製作加工過程中應當檢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發現有腐敗變質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

  第三十二條餐飲服務提供企業應當定期維護食品加工、貯存、陳列等設施、設備;定期清洗、校驗保溫設施及冷藏、冷凍設施。

  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要求對餐具、飲具進行清洗、消毒,不得使用未經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飲具。

  第三十三條對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條規定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產者應當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者予以銷燬,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場。對因標籤、標識或者說明書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產者在採取補救措施且能保證食品安全的情況下可以繼續銷售;銷售時應當向消費者明示補救措施。

  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將食品生產者召回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情況,以及食品經營者停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情況,記入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

  第五章食品檢驗

  第三十四條申請人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條第三款規定向承擔複檢工作的食品檢驗機構(以下稱複檢機構)申請複檢,應當說明理由。

  複檢機構名錄由國務院認證認可監督管理、衛生行政、農業行政等部門共同公佈。複檢機構出具的複檢結論爲最終檢驗結論。

  複檢機構由複檢申請人自行選擇。複檢機構與初檢機構不得爲同一機構。

  第三十五條食品生產經營者對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條規定進行的抽樣檢驗結論有異議申請複檢,複檢結論表明食品合格的,複檢費用由抽樣檢驗的部門承擔;複檢結論表明食品不合格的,複檢費用由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

  第六章食品進出口

  第三十六條進口食品的進口商應當持合同、發票、裝箱單、提單等必要的憑證和相關批准文件,向海關報關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報檢。進口食品應當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海關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通關證明放行。

  第三十七條進口尚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食品,或者首次進口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進口商應當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提交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三條規定取得的許可證明文件,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進行檢驗。

  第三十八條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在進口食品中發現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未規定且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二條的規定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通報。

  第三十九條向我國境內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產企業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五條規定進行註冊,其註冊有效期爲4年。已經註冊的境外食品生產企業提供虛假材料,或者因境外食品生產企業的原因致使相關進口食品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應當撤銷註冊,並予以公告。

  第四十條進口的食品添加劑應當有中文標籤、中文說明書。標籤、說明書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法和我國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以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載明食品添加劑的原產地和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繫方式。食品添加劑沒有中文標籤、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籤、說明書不符合本條規定的,不得進口。

  第四十一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對進口食品實施檢驗,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條規定對出口食品實施監督、抽檢,具體辦法由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制定。

  第四十二條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應當建立信息收集網絡,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收集、彙總、通報下列信息:

  (一)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進出口食品實施檢驗檢疫發現的食品安全信息;

  (二)行業協會、消費者反映的進口食品安全信息;

  (三)國際組織、境外政府機構發佈的食品安全信息、風險預警信息,以及境外行業協會等組織、消費者反映的食品安全信息;

  (四)其他食品安全信息。

  接到通報的部門必要時應當採取相應處理措施。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將獲知的涉及進出口食品安全的信息向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通報。

  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處置

  第四十三條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單位對導致或者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設備等,應當立即採取封存等控制措施,並自事故發生之時起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第四十四條調查食品安全事故,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及時、準確查清事故性質和原因,認定事故責任,提出整改措施。

  參與食品安全事故調查的部門應當在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組織協調下分工協作、相互配合,提高事故調查處理的工作效率。

  食品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第四十五條參與食品安全事故調查的部門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瞭解與事故有關的情況,並要求提供相關資料和樣品。

  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工作,按照要求提供相關資料和樣品,不得拒絕。

  第四十六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阻撓、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

  第八章監督管理

  第四十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製定的食品安全年度監督管理計劃,應當包含食品抽樣檢驗的內容。對專供嬰幼兒、老年人、病人等特定人羣的主輔食品,應當重點加強抽樣檢驗。

  縣級以上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食品安全年度監督管理計劃進行抽樣檢驗。抽樣檢驗購買樣品所需費用和檢驗費等,由同級財政列支。

  第四十八條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統一組織、協調本級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生產經營者進行監督管理;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風險較高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重點加強監督管理。

  在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公佈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或者接到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依照本條例第十條規定通報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後,設區的市級和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本級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防止發生食品安全事故。

  第四十九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疾病信息和監督管理信息等,對發現的添加或者可能添加到食品中的非食品用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的名錄及檢測方法予以公佈;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採取相應的監督管理措施。

  第五十條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中可以採用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快速檢測方法對食品進行初步篩查;對初步篩查結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條第三款的規定進行檢驗。初步篩查結果不得作爲執法依據。

  第五十一條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包括:

  (一)依照食品安全法實施行政許可的情況;

  (二)責令停止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名錄;

  (三)查處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爲的情況;

  (四)專項檢查整治工作情況;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

  前款規定的信息涉及兩個以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職責的,由相關部門聯合公佈。

  第五十二條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二條規定公佈信息,應當同時對有關食品可能產生的危害進行解釋、說明。

  第五十三條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應當公佈本單位的電子郵件地址或者電話,接受諮詢、投訴、舉報;對接到的諮詢、投訴、舉報,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條的規定進行答覆、覈實、處理,並對諮詢、投訴、舉報和答覆、覈實、處理的情況予以記錄、保存。

  第五十四條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商務等部門依據職責制定食品行業的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採取措施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加強對食品行業誠信體系建設的指導,促進食品行業健康發展。

  第九章法律責任

  第五十五條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生產經營條件發生變化,未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處理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五十六條餐飲服務提供者未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製定、實施原料採購控制要求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餐飲服務提供者未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規定檢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或者發現有腐敗變質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仍加工、使用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五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一)食品生產企業未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建立、執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

  (二)食品生產企業未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製定、實施生產過程控制要求,或者食品生產過程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的情形未依照規定採取整改措施的;

  (三)食品生產企業未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記錄食品生產過程的安全管理情況並保存相關記錄的;

  (四)從事食品批發業務的經營企業未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記錄、保存銷售信息或者保留銷售票據的;

  (五)餐飲服務提供企業未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定期維護、清洗、校驗設施、設備的;

  (六)餐飲服務提供者未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對餐具、飲具進行清洗、消毒,或者使用未經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飲具的。

  第五十八條進口不符合本條例第四十條規定的食品添加劑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沒收違法進口的食品添加劑;違法進口的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1萬元的,並處2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1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

  第五十九條醫療機構未依照本條例第八條規定報告有關疾病信息的,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

  第六十條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單位未依照本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採取措施並報告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八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六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履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法定職責,本行政區域出現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不履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法定職責、日常監督檢查不到位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的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第十章附則

  第六十二條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指對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所進行的科學評估,包括危害識別、危害特徵描述、暴露評估、風險特徵描述等。

  餐飲服務,指通過即時製作加工、商業銷售和服務性勞動等,向消費者提供食品和消費場所及設施的服務活動。

  第六十三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進行。

  國境口岸食品的監督管理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照食品安全法和本條例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實施。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實行嚴格監管,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另行制定。

  第六十四條本條例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稿源:北方網 編輯:張令沛
關閉窗口
 
§ó¦h
¡Pµ¹«Ä¤l¦Y¤û±Æ¡A¸Óª`·NÔ£¡H
¡PÁª¦{°Ï¤H¥Áªk°|¥H®×»¡ªk¡G¯d¦n²¼¾Ú °µ­Óºë©ú®ø¶OªÌ
¡P¤Ñ¬z®üªe¶Ç´C¤¤¤ß3.15³ø¹D¡G¥HªA°È´«¨ú²£«~¥«³õ¡I«OÀI·~³Ð·s·~°È¼Ò¦¡¡A´£ª@«È¤á®ø¶OÅéÅç
¡P®ø¨ó®ø¶O´£¥Ü¡G«ü¯¾ªùÂê¡y¥b¾ÉÅéÃѧO¡z§ó¦w¥þ
¡P¦Ðµ³³Q¦Ðµ³ªA¤£©y°®¬~ ¥«¥Á¬~¬V®ø¶O¦s»~°Ï
§ó¦h
¡P¡y¤jµP¡zºôÁʶȤ@§é¡Hĵ¤è:§A¹J¨ì¡y°ª¯Å¡z°²³f
¡Pµê°²«Å¶Ç¡B°Ó«~°°¦H¡B§ë¶DºûÅvÃø¡X¡X¡yºô¬õ¡z¡y±a³f¡z¥«³õ¶Ã¶H½Õ¬d
¡P§J¶©½ã¸¹¡B´d±¡±À¾P¡B·L«H©Ô¶Â¡X³¡¤À¤G¤â¹q°Ó¥­»O¶Ã¶H½Õ¬d
¡PÂù11Á{ªñ¡G°²«ÈªA­n¨D°h´Ú ±z¥i§O·í¯u¡I
¡PÄY­«´ÛÄF©M»~¾É®ø¶OªÌ 4ºØÃÄ«~«O°·«~³Q¸T°â
Ãö©ó¥_¤èºô|¼s§iªA°È|¸Û¸u­^Å×|Áp¨t§Ú­Ì|ºô¯¸«ß®v|³]¬°­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ºô¯¸¥Ñ¤Ñ¬z¥_¤èºôª©Åv©Ò¦³
¼W­È¹q«H·~°È¸gÀç³\¥iÃÒ½s¸¹¡G¬zB2-20000001 ¡@«H®§ºôµ¸¶Ç¼½µøÅ¥¸`¥Ø³\¥iÃÒ¸¹¡G0205099 ¡@¤¬Ápºô·s»D«H®§ªA°È³\¥iÃÒ½s¸¹¡G12120170001¬z¤½ºô¦w³Æ 12010002000001¸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