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請輸入查詢碼:
  忘記查詢碼?
請輸入驗證碼:
  看不清?
查詢結果後請及時進行滿意度評價
全部
全部
國內外關於就業穩定性研究評述
http://ms.enorth.com.cn
來源: 北方網  作者:  2011-12-23 15:19:19  編輯:張令沛

【網民智囊團·個人文集】張再生

 

  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穩定性宏觀方面的研究剛剛起步,翁傑、周必彧、韓翼祥(2008)利用2006年的調查數據,研究了大學畢業生就業穩定性的現狀和演變趨勢,以及導致就業穩定性變遷的原因和問題。研究發現,20世紀90年代以來,尤其是2003年以後,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穩定性在不斷下降。1999年開始的高等教育規模擴展改變了大學畢業生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狀況,導致了工作轉換概率的上昇和就業穩定性的下降。另外,以就業率為導向的就業政策也是引致就業不穩定的一個因素。研究結果表明,追求就業率單一目標的就業政策可能會導致大學畢業生首份工作的“誤配”,頻繁的工作轉換可以認為是“誤配”的糾正和自我價值再發現的過程。[5]曾宏明(2008)分析了專科學歷畢業生就業穩定性低的原因,並提出了相應對策。胡湘豫(2009)以高校擴招和大學畢業生就業制度轉變為背景,從教育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和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研究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穩定性變化的原因和影響因素。唐奇(2010)分析了企業新入職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穩定性,並提出了相應對策。同樣,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穩定性微觀方面的研究也處於初期探索階段。黃文述、杜文華(2007)對應屆大學畢業生高離職率的危害、形成的原因以及對策進行了綜合系統的分析。[45]王路、王林雪(2007)探討了心理契約與應屆大學畢業生新就業員工離職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心理契約與高的工作滿意度和低水平的離職意向有關,僱傭雙方心理契約的一致性越高,員工對組織的滿意度越高,離職意向就越弱。[46]彭川宇(2008)從新就業大學生個體感知角度出發,探討新就業大學生心理契約構成維度及其與工作滿意度和離職傾向的關系。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新就業大學生的心理契約包括交易型心理契約、關系型心理契約和發展型心理契約三個維度,並且新就業大學生感知到的發展型心理契約履約程度和工作滿意度之間存在顯著相關關系,新就業大學生的工作滿意度又與離職傾向顯著相關。[47]王智麗、侯志瑾(2010)以職業適應期內的本科畢業生、碩士和博士為研究對象,從心理視角,對其角色失調、工作滿意度和離職傾向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角色失調對工作滿意度和離職傾向有顯著影響,並從高校、畢業生、用人單位三方提出了相應的對策。[48]易訓華(2010)分析了新就業大學生員工的群體特征,結合國內外離職動因理論,探討了新就業大學生員工離職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動因,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離職管理方略。[49]王偉(2010)構建了大學畢業新就業員工主動離職模型,通過研究發現,工作期望落差在大學畢業新就業員工中普遍存在,且與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呈顯著負相關,經濟壓力、自我概念、震撼的類型是離職路徑中的調節因素。[50]
三、就業穩定性的研究趨勢

 

  目前,就業穩定性的研究還剛剛起步,理論體系還不完善。就業穩定性的概念、測量的界定標准以及作用機制等,都還缺乏系統的理論研究和微觀的實證研究,許多方面還存在著爭議。因此,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第一,關於就業穩定性的測量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目前就業穩定性的測量指標多種多樣,不同學者采用不同的測量指標,比如,就業任期、離職率、勞動合同期限等,沒有形成統一的測量標准,並且都集中體現在從宏觀視角測量就業穩定性。因此,需要通過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來完善就業穩定性的測量工作。

  第二,關於就業穩定性微觀視角的定量分析需要進一步加強。目前,國內外的學者大部分集中在就業穩定性宏觀視角的研究,定量研究就業穩定性的文獻極少,尤其是缺乏針對高校畢業生這個特殊群體的研究。隨著離職模型的不斷完善,從工作嵌入等角度對就業穩定性進行定量分析或許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第三,關於就業穩定性的本土化研究需要進一步加強。就業穩定性的研究最初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進行的,而在中國獨特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就業穩定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將會得出不同於西方的研究結論。因此,基於中國文化背景的就業穩定性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就業穩定性的測量工具等還有待學界進行深入探討。

首頁  上一頁  [3]  [4]  [5]  [6]  [7]  [8]  下一頁  尾頁
打印 
關閉窗口
 
關於北方網|廣告服務|誠聘英纔|聯系我們|網站律師|設為首頁|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