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請輸入查詢碼:
  忘記查詢碼?
請輸入驗證碼:
  看不清?
查詢結果後請及時進行滿意度評價
全部
全部
網絡媒體時代政治合法性的悖論
http://ms.enorth.com.cn
來源: 北方網  作者:程同順 張文君  2015-03-11 16:30:00  編輯:文婷

【網民智囊團·個人文集】程同順

  參考文獻:

  [1][美]戴維·伊斯頓.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M].王浦劬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66.

  [2][德]尤爾根·哈貝馬斯.重建歷史唯物主義[M].郭官義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287.

  [3][德]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下卷)[M].林榮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782.

  [4][英]韋農·波格丹諾.布萊克維爾政治制度百科全書.[M].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355.

  [5] [美]西摩·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會基礎[M].張紹宗譯,沈澄如、張華青校.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1.47.

  [6]朱光磊.當代中國政府過程(第三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15.

  [7][德]托馬斯·梅耶.傳媒殖民政治[M].劉寧譯.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31.

  [8][美]沃爾特·李普曼.公眾輿論[M].閻克文、江紅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258.

  [9][美]馬克斯韋爾·麥庫姆斯.議程設置——大眾媒介與輿論[M].郭鎮之、徐培喜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2.

  [10]Bernard Cohen. The Press and Foreign Policy[M].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3.13.

  [11][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168-169.

  The Paradox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in Network Media Age

  CHENG Tong-shun, ZHANG Wen-jun

  Abstract: The two important dimensions of traditional political legitimacy theory are political efficacy and political response, however, in the era of network media there is a great tension between the two,strengthening the responsive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may weaken the paradox of political valid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olitical process,the internal tension of legitimacy separately are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policy-making. Effectiveness and respond to sexual tension of three factors is ignored the Internet's political attribute and its impact, ignor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media and political time and confused political log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media logic. Analysis from the political attribute of the Internet think Internet age fragmentation of interest expression,,political logic and the media,political and media time appeared paradox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oot cause,and from the above three aspects discusses the fixed network media era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theory and three problems needed to be solved.

  Keyword: network media, Legitimacy, effectiveness, responsiveness 

  *本文是薛進文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研究』(項目編號:11&ZD072)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1]阿爾蒙德認為政治體系執行功能的有三個層次,分別是體系層次、過程層次和政策層次。每個層次的功能各不相同。參見[美]加布裡埃爾·A.阿爾蒙德、小G.賓厄姆·鮑威爾.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16-19.

  [2]當前的研究關於政治有效性的維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意識形態資源、政治制度資源、執政績效資源、領袖魅力資源等幾個方面,但執政績效資源(主要是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對合法性的貢獻是當前研究的重點。相關研究參見張明軍、吳新葉、李俊.當代中國政治社會分析[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5-15.毛壽龍.政治社會學:民主制度的政治社會基礎[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7.89-91.

  [3]黃小勇.行政的正義——兼對回應性概念的闡釋[J].中國行政管理.2000(12).

  [4]關於合法性與有效性的關系,林尚立認為二者是政治發展的兩種路徑。不論從哪種路徑出發,政治發展都必須同時考慮政治體系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所不同的是在累積有效性與合法性的策略安排上有所不同。從政治有效性出發的政治發展,傾向於在政治有效性的累積過程中進行合法性建設,並將政治有效性的累積與政治合法性的累積有機地統一起來,形成良性的互動;從政治合法性出發的政治發展,傾向於通過制度的轉型、社會的開放以及純粹市場體制的確立所形成的民主格局來形成新的進步與發展,以政治民主帶動社會民主與市場民主,進而全面邁入現代。具體參見林尚立.在有效性中積累合法性:中國政治發展的路徑選擇[J].復旦學報.2009(2).

  王紹光.中國公共政策議程設置的模式[J].中國社會科學.2006(5).88-89.

  [6]托馬斯·梅耶認為當傳媒系統原有的規則擴展到了政治系統,而且主導以至於取代了政治系統本有的規則,便可在描述性的意義上稱之為傳媒系統對政治的殖民化。具體參見[德]托馬斯·梅耶.傳媒殖民政治[M].劉寧譯.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8(前言).

  [7]學術界在討論關於技術決定論的特征時就提到了互聯網的政治屬性問題,如克裡斯托弗·梅認為,很多闡釋都認定某些技術『內嵌特殊規則』。就如我們將要看到的,互聯網內嵌著像自由、共同體、平等、利他主義和民主等價值。同時,也有人聲稱互聯網內嵌著社會控制、紀律和等級。具體參見[英]安德魯·查德威克.互聯網政治學:國家、公民與新傳播技術[M].任孟山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0.22-23.

  [8]李普曼認為最終通過媒體呈現出來的公眾輿論是人為主觀選擇的結果,並不完全是客觀世界的真實景象。至少成見(第三部分)與興趣(第四部分)是公眾輿論選擇的基本因素。具體參見[美]沃爾特·李普曼.公眾輿論[M].閻克文、江紅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

  [9]陳姣娥、王國華.網絡時代政策議程設置機制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3(1).

  [10]唐世平.社會科學的基礎范式[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10(3).

  [11]梅耶認為政治自我傳媒化的格言就是,誰服從與傳媒,誰就能掌握傳媒。在政治家看來,這一服從是保障其基本生命資源、通過贊同獲得權力合法性的鑰匙。具體參見[德]托馬斯·梅耶.傳媒殖民政治[M].劉寧譯.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8

  [12]政治商業周期理論是選舉制度下政治家的一種選舉競爭的策略,通過在選舉特定階段政策工具的選擇和使用,確保能夠再次當選。參見[英]丹尼斯·C.繆勒.公共選擇理論[M].韓旭、楊春學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13]馬太·杜甘認為,不同的事物並非不可比較,但比較必須有一定的基礎,那就是功能等價物。具體參見[法]馬太·杜甘.國家的比較:為什麼比較,如何比較,那什麼比較[M].文強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37-44.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打印 
關閉窗口
 
關於北方網|廣告服務|誠聘英纔|聯系我們|網站律師|設為首頁|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