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樁利用假身份證騙領銀行卡案在和平區法院開庭審理。相關報道發出後,引起廣泛關注。近日,本報通過調查整理,在此以一個身份證號的“旅行”來揭示銀行卡騙局背後的黑色利益鏈。
被賣:身份證號一角錢一條
市民張三(虛擬)的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以一角錢(一條)買來後,用來製造山寨身份證。記者看到一個出售身份證的QQ號,取得聯繫後,對方要價450元一張,在他的空間裏有數百張身份證,全國各地的都有,對方“自信”地說:“因爲貨真價實,所以貴一些。”
做證:做成身份證50元賣掉
這張張三的身份證被不法分子在黑色交易中以50元賣掉,然後在某個交易中,與其他“身份證”一起到了“做證的”手裏,完成了“買證”環節的旅行。
辦卡:騙領到了數張銀行卡
有了身份證就可以去銀行騙領銀行卡了。一名不法分子拿着張三的“身份證”來到一家銀行,工作人員拿來一張表讓他填寫。工作單位、收入等欄目不法分子胡亂填上,與張三本人的情況完全不符。當然,銀行工作人員也不知道。就這樣,張三名下的第一張“不法銀行卡”申領成功。不法分子又如法炮製,騙領到數張銀行卡,而張三本人全不知情。
賣卡:帶U盾的卡每張350元
張三的假身份證被申領了5張銀行卡,其中3張帶U盾、2張不帶,前者每張350元,後者每張150元,就這樣被賣到利用銀行卡進行犯罪的不法分子手中。有時“做證的”會在賣卡前用從網上買來的複製機非法複製所賣的銀行卡,之後隨時查看卡內的資金流向。
使用:買來銀行卡詐騙洗錢
不法分子往往用批量購買的銀行卡從事詐騙、賭博、洗錢等非法勾當。時下較爲常見的詐騙短信中,騙子一般都會讓人們往某個卡里打錢,這種卡一般都是通過上述途徑得到的。
話說,張三的一張卡有一天突然被劃入100萬元錢,這是不法分子騙局中的受騙者匆匆劃入的。於是,有幾種可能——第一種,相關部門及時監控到這一信息介入調查,成功凍結了賬號;第二種,騙子得手,取出錢後,立即將此卡掛失或再也不用這張卡;第三種,資金流向剛好被“做證的”監控到,用事先準備好的POS機取走這筆鉅款,完成“黑吃黑”……
當然,也許有更多的可能出現,不管哪一種可能,都會令張三的身份證號結束這次黑色的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