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職能有限。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確立的政府職能為: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可見政府職能的基本領域,是在維護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前提下,滿足通過市場機制滿足不了或滿足不好的社會公共需要。服務型政府是職能有限、職責明確的政府,而不是一個包攬一切的全能型政府。
(2)民主法治。人民民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賦予人民的基本權利,特別是“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它界定了政府的有限性。公民通過正常程序和渠道參與國家治理,表達自己的願望,是服務型政府的本質特征,惟其如此,纔能真正建立一個服務型政府。依法行政是現代政府的一個基本特征,是建立合理的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政府與公民關系的前提。只有尊重法律並依法行政,纔能在全社會樹立政府的權威,確立政府的社會公信力。
(3)責任信用。服務型政府必須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其責任的基礎就是要以民為本,理解百姓、摯愛百姓、體恤百姓、幫助百姓,把造福百姓作為自身價值的最大體現,把實現群眾的願望作為自己的最大責任。以民為本既是一種政治修養,更是一種政治責任,也是一個共產黨人必須具備的基本信用。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的落實都離不開這種信用。
(4)公正透明。公正、公平、公開是服務型政府的基本特征,也是做好服務的基本標准。公正是指政府應努力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公正。公正、公平是要求政府和政府官員要無私心、講正氣和一視同仁,為全體公民謀福利。透明就是實行政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建設“陽光政府”。政府的各項政策措施,特別是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政事項,要給人民群眾以更多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增強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5)高效廉潔。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新公共管理運動和發達國家政府改革的壓力與示范效應,要求政府必須提速,公眾選擇權的擴大要求政府必須改善服務質量。高效是信息化社會和知識經濟的必然要求,增強政府的回應性是提高政府服務效率的一個重要環節。政府的回應性是衡量政府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廉潔即清廉,清白,不損公肥私,不以權謀私。“一肩明月,兩袖清風”歷來是我國傳統為政道德的一個基本規范。廉潔從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加強廉政建設,杜絕腐敗現象,做到用權為公、執政為民,決不能化公為私、以權謀私。
(6)協調精乾。協調是指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上級政府與下級政府、政府與所屬部門之間政令暢通,政府各部門之間協調一致,整個行政體系目標統一、運轉有序。這就要求政府職能界定科學清晰,機構設置合理精乾,分工明確,職、權、責相一致。合理分權是完善政府治理、優化政府結構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建立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手段。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科學規范部門職能,合理設置機構,優化人員結構,實現機構和編制的法定化,切實解決層次過多、職能交叉、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權責脫節和多頭執法問題。
總之,服務型政府是一種全新的政府職能模式,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選擇。建設服務型政府,涉及理念、作風、機制、體制的變革與完善,是一項深層次、全方位的工程。要把這項工作做好,弄清制約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思想觀念和倫理困境非常重要。
二、建設服務型政府所面臨的倫理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