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多數城市都實行了『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政策,天津也不例外。此舉一出,頗受廣大老年人歡迎。然而,由此而引發的問題也接踵而至。
新政的出臺,體現了政府對老年人的關愛,大多數人還建議將這一福利政策進行延伸,讓老年人在乘坐地鐵、輕軌等公共交通時也實行免費或給予較大折扣的乘車標准。然而,與老年人的拍手叫好相反,年輕群體對這一政策的實施卻不抱樂觀態度。縱觀《政民零距離》中網民的留言,大部分反對聲來自於學生與上班族,很多人反映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為了晨練、買菜,短短的一段路都要乘坐公交,致使車廂擁擠不堪。由於乘客激增,老年人上下車動作緩慢,使得車輛運營時間延長,給早高峰出行的人們帶來了上班、上學遲到的苦惱。此外,司機們也有苦衷:越來越多免費乘車老年人的增加,讓司機們在車輛運行過程中時刻小心謹慎、減速慢行,並時刻提醒車上人為老年人讓座,生怕出現緊急情況時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盡管公交運營已走向市場化,但『公交福利』應以政府財政補貼為基礎,根據各地財力不同而有所區別。最關鍵的是,這一政策的執行應該根據現實情況適當調整,以便使其更為科學與高效。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車上出現矛盾的根源還是公共交通資源的相對短缺,緩解早晚公交擁擠矛盾應該借鑒國內一些城市的有效做法,如鼓勵老年人錯峰出行、早晚高峰時段內不允許免費乘坐公交車等……這樣既能促進乘客分流、減少司乘摩擦,又不至於讓政府新政處於無處推行的境地。另外,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上還可更加靈活,如把免費制改成每月限量免費乘坐制,跨月不累計、不兌現,乘坐次數額滿以後再坐公交車則考慮收費。這樣一來,不僅老年人能夠從中受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估計也不會每日叫苦連天了。
一個好政策的實施需要考慮眾多方面的因素,好的政策更需要好的管理水平以及靈活的調控措施,我們必須看到只有推動公共交通的發展纔能最終緩解資源分配的矛盾。現階段老年人乘車免費確實引起了很大爭議,但這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而如何落實好這一惠民政策,則需要管理者有高度的責任感及應對能力,及時調整優化纔能使好事真的做好。(文/張令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