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氏騙局是一種最古老和最常見的投資詐騙,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齊的投機商人“發明”,龐氏騙局在中國又稱“拆東牆補西牆”、“空手套白狼”,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近年來,民間資本的日益活躍以及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的問題難以根治,一系列龐氏騙局或其變種在國內上演,各地“高利貸”債務人跑路早已不是新聞,受損的則是抱着暴富和投機心態的衆多中小投資人。投資週刊以封面報道的形式刊出,希望投資者遠離這種騙局。
典型案例之1
珠三角現白銀期貨騙局
繼去年溫州跑路潮、立人集團、吳英等非法集資案件頻發上演後,今年的廣東也頗不平靜。春節期間,汕尾市海豐縣梅隴鎮上百名金銀首飾廠老闆發現,當地負責供應白銀的銀料商葉某等人突然失蹤,一併失蹤的還有至少1.6億多元的鉅額訂貨款。
位於汕尾市的廣東海豐縣梅隴鎮原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但由於有400多家各類金銀首飾加工企業聚集,自身不產白銀的梅隴縣卻成了白銀的主要需求地。國內幾乎每10件首飾成品,就有1件產自廣東海豐縣梅隴鎮。而一個圍繞炒銀展開的騙局也在此上演。
與普通的集資詐騙不一樣,這一次的受害者,大部分是精明的金銀首飾生意人和炒銀客,騙局所使用的則是類似期貨交易的預付定金詐騙包裝。日前,當地公安機關證實阿熙等數名銀料商人攜鉅額訂貨款逃逸,已涉嫌詐騙罪被網上追捕。海豐官方初步統計稱,140名本地商戶的7023塊銀錠訂金1.6億元被捲走。而行業內人士說,估計在全國範圍內有超過400人被捲走資金超過3億元。
從去年4月份起,梅隴縣當地人葉某、胡某、黃某等人聲稱能夠以低於市場價的白銀價格向當地加工廠商供應銀料,並吸引了不少廠商前來訂貨。此後,葉某供應方式變成了預訂製,每塊銀錠(15公斤)預付5萬元訂金,交貨時按照交訂金時的市場價結算。交易現貨也慢慢變成了交付訂金10天后才交貨,預付訂金從5萬元降低到2萬元。
“實際上,葉某賭的就是白銀的行情,如果白銀價格跌幅較大,他們就可以大賺,反之則需更多資金以填補銀價上漲或不跌不漲造成的窟窿。”當地工廠老闆對媒體表示。而在去年銀價大跌期間,葉某等人至少賺了六七千萬元的差價。
慢慢地,梅隴的低價銀料卷席珠三角。葉某等人在短短數月內收取了上億元訂金,交貨時間再度延長至20天,與每噸白銀的市場價的差價也不斷拉大。
可惜市場的波動並未如設局人所想,春節過後,白銀價格從節前的600萬元/噸漲到700萬元/噸。而葉某、胡某、黃某等供應商卻一夜間全部失蹤了,一併消失的還有上億元的訂金。而據當地人透露,作爲騙局主角的26歲男子葉某甚至不懂得分辨白銀種類,之前僅是一個房管所的普通職工。
教訓不能盲目投機
與去年民間融資中“承諾高回報”不一樣,期貨白銀騙局以更爲隱蔽的方式呈現。騙局設局者利用金融工具的包裝,締造了低門檻的期現套利空間,從而吸引了投機者紛紛參與。而騙局背後,本身就蘊藏着葉某等人對白銀價格的純粹“賣空”投機。當市場價格不符合其預期走勢時,不斷吹大的市場只能以騙局破裂的形式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