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民政部門的社會救助體系
民政部門現有的各項救助制度中,沒有針對弱勢單親母親的專項救助,有相當一部分實際生活困難的單親母親沒有被納人現有低保體系框架,因而不能享受廉租住房、供熱減免等政策救助。據統計,單親母親家庭中有28%享受低保救助,3%享受特困救助。相對於有57%的單親母親月均收入不足500元,有73%的單親母親月均收入不足700元來說,這一比例顯然是不夠的。統計還發現,近一半未能享受城鎮低保待遇的單親母親家庭處於生活困難狀態。許多單親母親缺少經濟來源,第一經濟來源為打零工收入的單親母親家庭佔到了24%,無任何經濟來源的家庭佔到了3.3%。這是真正處於困境之中的群體,需要進行專項救助,重點解決。
(三)婦聯發起和執行的救助婦聯作為婦女的專門組織,多年來一直承擔著對於困難女性的慰問、臨時救濟和各種形式
的幫扶工作。比如以天津市婦聯為主體開展了慰問和臨時性救助、小額信貸幫扶、就業援助、設立專項救助基金等,並通過號召社會人士對單親母親給予關注,發動社會力量給予支持。但是這種活動囿於資金限制,支持力度和規模較小;各區縣婦聯開展的活動比較零散,不成體系,側重於軟性的精神層面支持較多,雖然已經宣傳發動,但尚未形成社會關注的氛圍,社會資助和慈善資助數額較小,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另外,各級政府也采取了不少救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這些救助行動不夠系統,還不能真正解決單親母親的困難。
三、天津市建立弱勢單親母親社會支持系統的構想
基於目前單親母親社會救助體系的問題和不足,借鑒其他國家救助單親母親的先進經驗,特提出天津市建立單親母親社會支持系統的構想如下。 (一)設立單親母親專項救助制度調查顯示,51%的單親母親最擔心經濟問題。目前現行的社會福利政策還主要以雙親家庭為主導;社會保險體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有利益剛性的特點,一旦調高很難下降;社會保險體系的建設周期較長,牽扯面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向的對象廣泛,均難以在短期內解決單親母親面臨的急迫問題。而專項救助具有靈活、便捷、針對性強和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可在現有制度性救助體系建設還未到位的情況下,可解單親母親生活困難的燃眉之急。
在西方國家,單親母親現象非常普遍,但單親母親家庭的生活質量並未因單親而下降,其原因在於國家對於單親母親的優厚福利和大力救助。如加拿大為單親母親發放福利津貼,一直發至孩子七歲;挪威將單親母親作為被照顧者予以救助;澳大利亞八歲以下孩子的母親可享有母親津貼,兒童享有家庭津貼,青年學生享有學習津貼,單親母親有專門的si珥e motller津貼;美國長期建立對未成年兒童的家庭補助(時Dc),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現金補助、醫療補助、住宅補助及發食物券等,1996年改革後稱“需要家庭的暫時救助”(TANF),還通過食品券、兒童免稅額、兒童醫療照顧等方案幫助沒有保險的和低收入家庭的兒童。
在我國目前的社會發展階段,實現統一的全民性福利,提高國民整體福利水平還有待時日。鑒於單親母親對社會的重要意義和現有的貧困狀況,現階段建立單親母親專項救助,幫扶亟須資助的困難單親,是非常必要的選擇。
(二)建立單親母親發展基金單親母親發展基金不同於專項救助資金。救助資金是對基本生活條件的救助。發展基金既是一種救助,也是一種投資,其特點在於持續性、滾動性和回報性,體現了社會投資的救助理念,融合了救助、培訓、貸款、就業、教育、引導等多種目的;通過塑造環境和提供條件,影響單親母親的行為方式和行為選擇,改變單親母親貧困、失業、閉塞、排斥的生活狀態,真正推動單親母親走出物質貧窮和精神困頓的窘境。設立單親母親基金的基本構想是:政府為主、社會為輔,滾動運作、以工代補,關愛子女、內外兼顧。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