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遷全程環環造假,團伙作案集體分贓
龍翔分析,拆遷領域的腐敗案件,作案手段不斷翻新,作案范圍不斷擴大,幾乎涉及拆遷所有環節。浮在表面的淺層次案件相對減少,案件的團伙性、關聯性和破壞性日益突出,上下勾結、內外勾結的窩案串案增多。
為騙取巨額拆遷款,少數黨員乾部在拆遷工程中,上下勾結、沆瀣一氣,團伙作案。從動遷、許可、評估、鑒證到財務,整個過程環環造假,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其違紀違法所得贓款有的用於出國旅游,有的用於個人經營。
2004年11月,南京市房產經營總公司第二分公司原經理周必燦、沈小平和白下區房產局動遷科長何俊、白下區房改辦副主任聶虎等人,合伙商討如何利用白下區房產局公房科空白租賃憑證作假,以虛假租賃協議套取南京市建委拆遷補償款事宜。
因嫌一家一戶作假繁瑣,沈小平遂從街頭小廣告上找到一造假公司,花費200元以沈妻名下紅友餐飲公司的單位名義造假。他們分工協作,各司其職,采取制作1002平方米商業用房的假《建築規劃許可證》、填報假拆遷補償協議、使用假許可證、簽訂假補償協議等手段進行虛假評估和申請鑒證,使紅友餐飲公司順利套得市建委拆遷補償款623萬元。經周必燦授意,其中210萬元用於春節獎金福利發放,20萬元用於支付聶虎等五人出國旅游費用。
不法分子私搭違建,拆遷人員甘當“幫凶”
隨著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房屋拆遷成了一些人一夜暴富的“機會”。不法分子四處打聽消息,在拆遷區域提前突擊搭建違章建築,“收買”政府部門拆遷人員,使他們不僅放松監管,而且主動支招,到處串聯說情,甘願成為罪犯“幫凶”。
據南京市檢察院職務犯罪處處長林志梅介紹,獲取拆遷信息後,搶建搭建,通過內外勾結的方式騙取補償款,是目前拆遷領域最為突出的腐敗現象。
記者了解到,2006年,南京善偉實業公司負責人徐某得知南京市白下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拆遷規劃後,伙同社會閑雜人員,以恐嚇利誘等手段低價購買園區內企業單位廠房,在數周內采用三角鐵、彩鋼瓦等簡易材料,突擊搭建1萬平方米違章建築。
為獲取高額拆遷補償款,徐某想方設法給負責拆遷的動遷科長、房產局副局長等人行賄。隨後,拆遷乾部對其一路綠燈,不但對這些違章建築未按違章建築認定,而且對臨時搭建的成本價僅為每平方米300元?350元的豬圈、蘑菇棚、魚塘草棚等違章建築,以高達每平方米1350元?1650元予以高額拆遷補償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