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居民的環保意識不斷提昇,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要性。各地政府部門、民間團體也在積極推動垃圾分類的開展,城市的大街小巷也都有分類垃圾箱,但是實際效果卻並不明顯。在垃圾的回收過程中往往由於沒有配套的流程進行分類回收,依然是傳統的混合回收方式,以至於分類垃圾箱的設置成了“形象工程”。
筆者認為,要徹底實行有效的垃圾分類處理,要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需要加強。雖然市民普遍支持垃圾分類,但家中真正開始垃圾分類做法卻並不多。在一些居民小區,垃圾混裝的情況十分普遍。我國大城市往往動輒上千萬的人口,宣傳教育工作困難重重。城市主要街道設有分類回收的垃圾桶,但是居民小區以及很多非主乾道卻依然為混裝型的垃圾桶,這樣往往居民有心進行垃圾分類,卻沒有條件實施。
分類及回收流程需改進。許多垃圾分類回收箱,往往只有“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之分,這種分類方式還無法做到科學合理。以我們的近鄰日韓為例,回收垃圾幾大類上百個小類,做到嚴謹、細致,令人嘆為觀止。在我國許多城市,往往分類垃圾箱的回收車卻是混裝車,沒有建立起完備的分類垃圾回收系統,垃圾後期處理大鍋燴。這就使分類垃圾箱成為擺設,久而久之市民也失去了垃圾分類的動力。
垃圾處理應形成產業鏈。盡管垃圾分類處理工作面臨著重重困難,但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肯定會成為今後中國城市垃圾處理的大趨勢。同時應統籌開展垃圾分類並且引入適當的獎懲機制。以廣州為例,廣州市規定對不按要求分類垃圾的市民每次處以50元罰款。在這一基礎上也需要出臺鼓勵政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實施實名制,以居委會為單位,對垃圾分類積極的家庭給予一定程度的獎勵。
總之,垃圾分類回收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僅有一紙規定遠遠不夠,政府應更加重視,支持和推動垃圾分類。同時垃圾分類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單位、個人、民間團體以及媒體等各行各業都應該做出努力,盡快實施真正垃圾分類,形成產業鏈,促進垃圾分類回收良性循環。(文/張令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