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請輸入查詢碼:
  忘記查詢碼?
請輸入驗證碼:
  看不清?
查詢結果後請及時進行滿意度評價
全部
全部
『獨二代』成長警示:健康權的隱性剝奪不容忽視
http://ms.enorth.com.cn
來源: 北方網  作者:  2012-01-31 08:34:09  編輯:張志怡

【網民智囊團·個人文集】關穎

  過度啟蒙教育是對兒童健康權的隱性剝奪

  20世紀80年代以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成為形容獨生子女父母育兒心態的最典型的常用詞。第一代獨生子女是在背負著太多來自父輩、祖輩的期望的走到過來的,當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這種對下一代的期望延續了下來。在“獨二代”的家庭教育中,啟蒙教育越來越早,涉獵的領域越來越來越寬,使孩子的學習的負擔越來越重。有研究表明,獨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子女的日常生活、學習、思想和行為活動等方面存在著關心過多、懮慮太多、指導過多等過度化傾向。[1]父母們為孩子精心設計、全力投入,成長中的“獨二代”小小年紀就被卷入人力資本的競爭之中。當人們為孩子的早慧以及他們豐富的知識、多彩的特長感到欣喜的同時,由過度教育所帶來的孩子身心健康的隱懮往往被忽略了。

  比如過度胎教。這些年各種各樣的胎教方案一哄而起。諸如音樂胎教,拍打胎教,語音胎教等。事實上,有效的胎教是對准媽媽們的情緒情感起居飲食的一系列的科學的調控,而單純針對胎兒所進行的教育很難達到預期目的,有些還會給胎兒帶來一定的功能性損傷。天津2008年一項監測報告顯示,每1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至3名患有聽力障礙。專家指出,准媽媽將揚聲器貼近腹部播放大音量胎教音樂,會使耳蝸及聽覺神經受到損傷,是導致新生兒聽力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2]

  再如強迫性早教。這些年,一句“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廣告語,引領著無數的父母們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對孩子的培養行動:不到1歲開始識字、學算術,剛會說話就背唐詩、學外語,2、3歲開始學樂器,4、5歲就開始學小學課程……以為這就是早期智力開發,以為這樣孩子就可以受益。天津市婦聯和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對1054名未成年人家長的調查顯示,當問及“在家庭教育中,您在下列哪方面下功夫最多?”(8個方面限選3項)30歲及以下家長首選“智力開發和知識教育”達到78.1%,高於“身體素質培養”(64.1%)和“道德品質和做人的教育”(54.7%),且高出31歲及以上家長23.2個百分點。調查從一個側面說明以學前兒童為主的“獨二代”比學齡兒童的過度教育問題更為嚴重。調查結果顯示,有88.6%的家長在孩子上學前教孩子識字算數等知識,有28.2%讓孩子學習外語,20.3%讓孩子學習小學課程;進一步分析我們看到由於過多的知識學習而對孩子健康的負效應。比如:參與上述三類學習的兒童睡眠時間明顯少於沒有參與此類學習的孩子,均值比較結果分別是10.04:10.13、9.68:10.28、9.62:10.19(小時);另外,“讓孩子學習小學課程”,孩子“經常”和“有時”睡午覺的比例是36.4%,而沒有這樣做的則是51.5%。這組數據說明,熱衷於所謂的早期教育,至少是以克扣孩子滿足生理需要的睡眠時間為代價的。

  對孩子健康“虧空”的補償心理又加劇了父母們對保健品的青睞。調查表明,30歲及以下家長曾經“為了孩子健康給他服用保健品”的高達71.7%,其中“經常”和“有時”這樣做的分別是16.8%和32.7%,高出31歲及以上家長10.3和4.7個百分點。“讓孩子學習外語”的家長給孩子“服用保健品”的有76.4%,高出沒有這樣做的18.1個百分點。

  與父母們盲目的撫育行為相聯系,兒童成人病、兒童性早熟等生理疾患屢見不鮮。強迫性早期教育,還使一些孩子沒有童年的歡樂,缺少對現實生活的體驗,更嚴重的是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生活。有媒體報道,一所醫院兒科接診了一名兩歲男孩,原本孩子活潑好動、愛玩愛笑,可最近脾氣逐漸變得暴躁,白天無精打采,夜裡又常常做噩夢。經過多項檢查顯示,這個孩子的身體並沒有問題。醫師在向孩子的媽媽詢問後發現,媽媽對孩子實施的早教正是病因所在:這個媽媽每天讓孩子看一個半小時的英語會話光盤,再做一個小時左右的智力開發游戲,這讓生性好動的孩子很不適應。有專家指出,強迫小孩子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會讓他們感覺無所適從,而過多地限制孩子活動自由,無形中成了一種心理虐待。[3]

  從表面上看,沒有父母不重視孩子的健康,所謂的“心理虐待”也並非父母們故意所為。但是當過度啟蒙教育成為現實,必然以克扣孩子睡眠、減少玩耍時間、限制社會交往為代價,而不顧及孩子自身的成長需求,這是一種對孩子健康權的隱性剝奪,往往被孩子成長中的某些暫時的積極的表象所掩蓋。

  過度啟蒙教育為什麼積重難返

  國人對啟蒙教育的重視是伴隨著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產生開始的,應該說對兒童成長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然而過度啟蒙教育對兒童所產生的健康傷害也逐漸顯現出來,在“獨二代”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為什麼人們一方面為孩子們從小就背負著沈重的負擔而抱怨,另一方面卻又給孩子層層加碼而樂此不疲,以至成為積重難返的社會問題?孩子們的需求被忽視,他們的健康權被剝奪的情況普遍存在,究竟問題的癥結在哪裡?

  首先,與我國社會根深蒂固的“以成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無關系。獨生子女家庭育兒風險大、父母對孩子期望高是客觀現實。因此獨生子女的父母與多子女父母的明顯不同在於他們更多地參與了對子女人生的設計,企望孩子按照大人鋪好的軌道發展,對孩子的支配欲和以滿足自身需求為兒童教育目的潛意識盛行:“我生你、養你,你就得聽我的”,“我是為了你好,你不想學也得學”。一些父母讓年幼的孩子學這學那,在許多情況下並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父母的需要,有的是在與其他孩子的盲目攀比中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更多的父母是試圖以孩子的童年的付出來為未來的學業做鋪墊,上一個好的小學、好的中學、好的大學,或者學有一技之長,來換取在成年之後的一個好的前程“出人頭地”……其實是成年人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孩子的問題,以自己的權威來支配孩子,孩子則成了成人的“傀儡”和父母不理智行為的犧牲品。

  其次,第一代獨生子女作為父母存在養育焦慮,更多地傾向於借助“外力”。“獨二代”與“獨一代”出生時所不同的是,30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使獨生子女父母切身感受到了自身社會地位以及孩子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知識經濟的迅速發展,知識轉化為財富的現實,更加劇了獨生子女父母對培養惟一的孩子成為高端人纔的渴望,提高了對自身父母角色的要求。然而另一方面,“獨一代”自身是在父母和祖輩全方位呵護之下長大的,生活能力的欠缺也使得一些人對依靠自身的努力養育孩子缺乏自信,難免由此而產生養育焦慮。加之一些早教機構的迅速擴張和對某些“時髦”理念的大范圍推廣,所以熱衷於通過機構、借助外力達到自己期望的目的。事實上,絕大多數機構實施的早期教育都是單一的訓練,即便再科學也難以適應孩子成長的多層次需求。其結果,很容易導致父母對孩子健康的忽視。

  第三,源於對孩子評價標准和成長規律認識的偏頗。在我國,考試的“指揮棒”始終左右著人的培養,教育在很大成分上被限定在知識傳授的狹小范圍,而那些來自現實生活表現孩子童真的言行和孩子自身的潛能的發揮則不受重視。“獨二代”比“獨一代”更多地受到來自父母和老師的限制。從小“吃小灶”多,超前掌握了某些知識和有某些特長的孩子往往在分數上拔尖,從上幼兒園開始就會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揚,並被作為其他孩子的效法的榜樣。一些父母從中嘗到了甜頭、得到欣慰,也促使更多的人對各種學習班的所謂“啟蒙教育”趨之若鶩,孩子的學習一再提前,以至破壞了孩子真實的生活環境,打亂了孩子正常的成長規律,這樣扭曲的教育也給年幼的孩子太多的壓力,就當下來看,孩子可能會表現得很出色,但是對孩子生理、心理健康的損害和為孩子社會適應所制造的障礙則貽害無窮。

  再就是大眾傳媒對過度的啟蒙教育的推波助瀾。第一代獨生子女是在信息爆炸、各類電子媒介的包圍中長大的,有著比上一代人更強的信息依賴。有關“神童”和早期教育的大量宣傳和炒作充斥各類媒體,有些其實是某些以盈利為目的“早教機構”的廣告被“包裝”之後在大眾傳媒展示,而被蒙在鼓裡的父母們誤以為是主流的聲音和正確的引導,更提昇了對自己孩子的高期望值,不顧孩子的情況盲目追隨和效仿,進而加劇了對年幼孩子的“高壓”和不切實際的評價。

  強化父母的角色認知,保護“獨二代”的健康權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第98條)。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兒童有權享有可達到的最高標准的健康”(第24條)。而關於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從人類生活中生物、心理、社會三方面認識健康的新概念得到全世界的廣泛認同。對“獨二代“健康權的隱性剝奪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改變其不利影響是全社會的事,涉及到家庭、相關機構和社會的方方面面。這其中的一個基本前提是對孩子的教育要以孩子為本,尊重他們特有的權利。遺憾的是,這種對孩子的尊重恰恰是我們的教育中所缺少的,而兒童權利的傳播在我國的國民教育中幾乎是一個空白。尤其是承擔對兒童健康權保護首要責任的父母,對自身應盡的角色職責的認識是模糊的,甚至成為過度啟蒙教育的始作俑者和損害孩子健康的幫凶。

  同時我們必須承認,面對不盡如人意的教育體制的弊端,身處浮躁的社會氛圍,承受著巨大生活壓力的“獨一代”在孩子的撫育中有許多的痛楚與無奈,他們自身同樣是社會問題的受害者,需要治療和引導。因此拯救孩子應當首先從拯救父母開始。

  建議:一是在各類家庭教育指導中把法定的父母對孩子的監護職責的履行和對兒童健康權的保護作為最基本的內容予以宣傳推廣,強化父母的兒童權利意識和對自身角色的認知,幫助他們恪守做父母的底線,正確履行家庭對兒童的養育和保護職責;二是針對獨生子女養育獨生子女的特殊性,重視對獨生子女父母的能力培養和訓練,幫助他們調整育兒心態,增強自信,領悟家庭教育的真諦,學會挖掘家庭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走出過度啟蒙教育的誤區並有能力辨別、避免和抵御有損兒童長遠利益的隱性傷害;三是政府相關機構有責任淨化以營利為目的的早教市場,大眾傳媒應限制以各種方式對過度啟蒙教育的盲目傳播,全社會共同為獨生子女父母履行職責、保護孩子的健康權創造條件、提供服務。

  呼吁每一位父母、每一位教育者、每一個有良知的媒體人和經營者從自我做起,捍衛兒童健康的童年!

  (作者:關穎,本文提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辦首屆『獨二代』成長教育研討會2010/04/20

  全文《獨二代成長警示:健康權的隱性剝奪不容忽視》載《少年兒童研究》(理論版)2010.11期)

  --------------------------------------------------------------------------------

  [1]羅凌雲、風笑天:城市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比較研究.[J]青年探索.2001(6).

  [2] 2009年5月30日渤海早報:津城每1000名新生兒中1至3名患聽力障礙http://www.jwb.com.cn/bhzb/html/2009-05/30/content_320735.htm

  [3]別讓早教變成心理虐待http://henan.sina.com.cn/health/b/2010-01-21/08233418.html

打印 
關閉窗口
 
關於北方網|廣告服務|誠聘英纔|聯系我們|網站律師|設為首頁|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