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化:新建設施農業10萬畝各類園區60個
-組織化:進入農業產業化體系農戶達到86%
-市場化:生產、科研、流通協作攻關打造知名品牌
-科技化:實施26項科技興農工程
-標准化:完善農產品質量管理等五大體系建設
記者昨天從市農委獲悉,本市按照調優一產調高效益的要求,以設施農業建設為重點,著力構築現代農業發展高地,今年出臺5大舉措,把本市農業打造成環渤海地區最具代表性的現代都市農業。
著力推進設施化。加快推進設施農業『4412』工程,今年新建種植業設施10萬畝,推進建設各類園區60個,即加快15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步伐,新建30個現代畜牧業示范園區、 15個優勢水產品養殖示范園區。
著力推進組織化。今年進入農業產業化體系的農戶佔全市農戶總數的86%以上,比去年提高3個百分點。做大做強一批國家級、市級龍頭企業,扶持壯大一批資產千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力爭今年全市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達到170個,比去年增加10個,一村一品特色專業村(鎮)發展到400個,比去年增加100個。引導家庭經營向生產集約化方向發展。研究探索擔保融資等新型扶持方式,鼓勵和支持各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創建一批市級示范社。吸引更多大企業進入設施農業領域,把大企業的資金、人纔、經營管理方式等引入設施農業,探索企業化生產、經營和管理。
著力推進市場化。實施品牌帶動工程,支持和鼓勵設施農業基地、園區申請注冊商標,加強地理標識和原產地標識保護。推動生產、科研、流通環節的協作,開展聯合攻關,打造一批農業知名品牌,擴大規模,提高效益。積極探索產銷直掛新模式,推進『農超對接』試點。完善市場體系建設,突出抓好設施農業產地批發市場建設。推進天津市名優特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為農產品走入市場提高產銷率搭建平臺。
著力推進科技化。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組織實施設施農業、農業科技園區、農業龍頭企業、農村環境治理、農民致富等5個重大科技專項工程,實施一批新項目,推廣50項新技術、50個新品種,建成一批科技示范基地,新建1000戶農業科技示范戶,使農業科技示范戶總數達到4000戶。加快提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實施6個濱海農業科技園區、10個農業種業基地、5個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基地和5個科研中心等26項科教興農重點工程,構築農業科技自主創新高地。
著力推進標准化。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產品質量管理、質量法規、質量檢測、質量安全追溯和質量安全預警五大體系,提昇行政監管、執法監管、檢驗監督、質量追溯和事故應急處置五大能力。繼續強化以強制免疫、疫情監測和檢疫監管為主的綜合性防控措施,確保重大動物疫情穩定。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實施生態漁業工程和健康養殖工程,把示范園區建設與生態養殖、健康養殖結合起來,大幅度提高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記者張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