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急!我來了 | 蔬菜運輸還得靠推!這條『致富路』咋就修不好?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劉影 周婷婷 邊志強 編輯:張志怡 2024-01-12 17:29:00

內容提要:2022年11月,武清區下伍旗鎮高辛莊完成了全村約1.12公裡的公路改造工程。蔬菜種植是高辛莊的農業主導產業,公路提昇改造後,應該會更方便村民的日常運輸。可沒想到,路修完了,麻煩卻來了。

  津雲新聞訊:一條翻修的進村公路,從紅磚路變成水泥路,從田間直通大道,這本是讓人拍手稱贊的好事,但卻給武清區下伍旗鎮高辛莊的21戶村民帶來更多的困擾:原先早晨6點下地乾活7點收工,現在凌晨4:30就得爬起來到大棚;原來一兩個人的活兒,現在要四五個人纔能完成……

  2022年11月,武清區下伍旗鎮高辛莊完成了全村約1.12公裡的公路改造工程。蔬菜種植是高辛莊的農業主導產業,公路提昇改造後,應該會更方便村民的日常運輸。可沒想到,路修完了,麻煩卻來了。

  “修完的水泥路,路面高出菜地整整40厘米,差不多兩根筷子的高度。這麼高的落差,貨車下去就開不上來了。”宋朋的蔬菜大棚位於村北公路的東側,佔地約2畝,以種植香菜、菠菜、白菜等蔬菜為主。和宋朋相同情況的村民,在400米長的村北公路兩側一共有21戶。

水泥路面與地面形成高度落差(拍攝於2023年4月)

  宋朋告訴津雲記者,這條路是村民運輸蔬菜的唯一通道。因為村子周邊有統一收購蔬菜的站點和菜市場,通常情況下,由4.2米長的貨車運輸到站點和菜市場。翻修前的紅磚路面與地面落差小,不管是貨車還是電動三輪車都可以正常上下,並不影響蔬菜運輸。但如今,40厘米的路面落差,讓貨車寸步難行,蔬菜運輸也成了問題。

  “村子裡修路是好事,我們都很高興。但現實情況是,我們遇到了困難,沒有辦法了。”於是,宋朋和村民們找到了村領導,尋求解決辦法。在2023年5月,高辛莊村出資4萬多元,通過鋪裝水泥管的方式,對道路進行了“硬化”和“坡度延長”。

  但問題真的解決了嗎?

  2024年1月3日,津雲記者在現場看到,直徑約為50厘米的水泥管鋪裝在菜地和公路之間的深溝處。所謂“硬化”,就是在水泥管上方鋪土,讓原本40厘米的路面落差變成了坡道。宋朋說,這確實解決了一部分村民的問題,但包括他家在內還有至少10個大棚前的坡度很陡,貨車開到菜地依然困難。於是,村民們只能選擇靈活性更強的三輪車用於“中轉”。

路面坡度造成運輸困難(拍攝於2024年1月)

  津雲記者了解到,村民的三輪車以電動為主,功率約為800W-1500W,裝載重量也多在150kg-225kg。負重上坡時,三輪車的傾斜角度很容易造成車體不穩,甚至會發生車頭翹起的失衡情況。而且,電動車的功率也根本不足以在其裝滿蔬菜的情況下自行上坡。沒辦法,裝了蔬菜的三輪車依然得靠人力推上坡。

 
村民推車上坡(視頻)

  “先用三輪車把大棚裡的菜運到公路上,再從三輪車倒到貨車上。”宋朋算過一筆賬,以前貨車直接開進菜地,裝滿一輛車大約需要1個小時左右。現在,中間增加了一環,在不增加人力的情況下,要2到3個小時纔能完成。

  不僅時間成本增加了,宋朋甚至需要額外僱人和車去運菜。“3天,我僱了5個人和3輛三輪車,花費了600元。”而這3天,宋朋賣蔬菜的收入一共纔1590元。還有一些村民家中原本並不需要三輪車,但為了方便蔬菜運輸,只能花近萬元去購買電動三輪車。

村民凌晨使用三輪車運輸蔬菜(拍攝於2023年10月)

  在宋朋蔬菜大棚的隔壁,村民楊軍裝一次車需要出動家裡4名勞動力,從凌晨4:30就開始乾活。楊軍告訴津雲記者,村子裡的大棚都是以種植綠葉菜為主,多經一遍手,蔬菜的賣相就差一些,價格也就會低一些。

  與宋朋和楊軍不同,58歲的劉慧,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蔬菜大棚的打理全都靠她一個人。如今,自己一個人根本沒辦法把裝滿蔬菜的三輪車開出菜地,只能向周圍人求助。時間長了,劉慧也十分過意不去。

修路前、修路後和鋪裝水泥管後的情況示意圖

  一條路為什麼修不?村民們面臨的困難,村裡了解嗎?津雲記者在村委會了解到,原先紅磚路與菜間的落差也就10厘米按照最初的施工方案,施工後的水泥路面應與原高度相同,並不會影響蔬菜運輸。但問題就出在,實際施工並沒按照方案進行。

  高辛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孫帥告訴津雲記者,2022年10月底,在施工過程中,因為挖到了污水管道,所以臨時變更了施工方案,減少了18厘米的開挖深度。孫帥說,確實因為減少了開挖深度,修好的水泥路纔會與菜落差。但他表示,一切都是按照程序進行。至於為何會有約40厘米的落差,村民們說,實際施工時並未看到開槽跡象,認為是挖走紅磚後直接進行了填料鋪設。津雲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雙方各執一詞,始終沒人能說清理順。

  那麼,變更施工方案需要履行哪些手續呢?津雲記者就此諮詢了武清區交通局,工作人員表示,只需村裡提供相關承諾書即可。而在孫帥提供的文件中,津雲記者只看到了從2022年10月25日到10月29日的多份會議記錄。孫帥也表示,變更施工方案是經過勘察和評估的,並能提供相關的書面文件,但截至津雲記者發稿時,始終未能看到這部分的文件內容。

  孫帥還告訴津雲記者,道路修建完成時,就注意到路面落差問題,而且一直有村民在跟村裡反映。那為什麼直到轉年5月纔改進?津雲記者得到的答復是“沒有考慮到這麼嚴重”。

  2023年5月到現在,又是大半年的時間,運輸問題一直讓村民們頭疼,難道沒有解決辦法了嗎?津雲記者得到的答復仍是“沒辦法了”“路修好了也不能重新再挖開吧”。

  如今,時間來到2024年坡度還在,困難也還在。宋朋說:“村裡種菜的村民年紀最大的79歲,最小的37歲,我們還要再種幾十年的地,難道只能這樣嗎?該怎麼辦?

  注:文中宋朋、楊軍、劉慧均為化名(津雲新聞記者 劉影 周婷婷 設計 邊志強)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