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學大觀園》:從平津戰役的偉大勝利看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啟示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綜合 作者: 編輯:劉影 2019-07-10 14:19:24

  《孫子兵法》雲:“上下同欲者勝。”而要達到此目的,《孫子兵法》給出的結論是“令民於上同意也”。70年前,在中國古老、廣袤的大地上,發生了一場決定中國人民命運的大決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平津戰役。平津戰役的偉大勝利,除了依靠以毛澤東主席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正確的戰略決策和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以及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各級指戰員英勇作戰外,更加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特別是中共平津地區地下黨和人民群眾踴躍支前,為平津戰役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一、機智勇敢的中共地下黨員為平津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為“以打促和”盡快促成傅作義放下武器,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命令東北野戰軍3天內攻下天津。天津戰役總前委書記林彪只限定48小時。劉亞樓卻表態:30小時內拿下陳長捷吹噓的“天津大堡壘”。

  劉亞樓之所以敢於立下30小時內解決天津的軍令狀,除了采取“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南後北,先分割後圍殲”的作戰方針,以及我軍幾倍於敵軍的兵力和武器裝備等優勢外,中共地下黨員出色的情報工作,也為劉亞樓進攻天津增添了“底氣”。

  國民黨守軍曾兩度構築天津城防工事,並吹噓是“固若金湯”的城防體系。天津戰役的勝算在於擊毀守軍城防工事,獲取完整的城防圖成為關鍵。天津解放前夕,為順利完整地接收這座華北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減少因作戰帶來的損失,華北局城工部要求天津地下黨迅速將敵人的城防工事情況了解清楚,同時將敵城防工事圖弄到手並設法送到我軍前線指揮部。

  在國民黨天津工務局的黨員麥璇琨受上級指示,利用他城防第八段監工的身份,冒著危險,用一個多月的時間,繪制了一份十分詳細的城防圖,交給地下黨員、天津市政工委書記王文源,王文源與隱藏在國民黨天津市地政局測量隊當繪圖員的地下黨劉鐵淳、開設大眾照相館為掩護的地下黨康俊山和開設自行車修理鋪為掩護的交通員趙岩,把圖紙分解、縮拍,經過重新部署,最終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將印有城防圖資料的兩張照片交給了華北局城工部的負責人楊英,順利的完成了任務。

  麥璇琨等同志提供的天津市敵駐區域圖在天津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圖中以不同形狀的符號,分別標示出敵軍的碉堡、暗堡、護城河、城牆的准確位置、大小、雷區分布等,使敵人的整套城防工事暴露在解放軍視野之中,就是這張地圖,為解放軍的炮彈裝上了眼睛,從而避開了繁華的市區、企業、民宅和重要的公共建築,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天津城市的破壞程度。

  為完成這項艱巨任務,地下黨通過多條線索,組織黨員投入戰斗。據不完全統計,當時解放軍得到的城防圖有六份,是由幾個中共地下組織分頭送來的,為獲取天津城防圖,有20多名地下黨員投入其中。他們足智多謀、機敏乾練,捨生忘死周旋敵穴之中。正是有這樣一支堅強的英雄群體,為進攻天津的部隊提供了詳細的情報。戰後,劉亞樓將軍感慨地說:“天津是天津地下黨組織和人民解放軍共同打下來的。”

  二、人民群眾踴躍支前和充足的後勤供應是平津戰役勝利的根本保障

  平津戰役,人民解放軍參戰兵力和支前群眾眾多,持續時間長,所需物資數量巨大,支前工作和後勤保障任務繁重。東北、華北廣大人民群眾在“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口號下,組成浩浩蕩蕩的支前大軍,全力做好戰勤工作和部隊供應,確保戰役取得最終勝利。

  一是中央軍委周密部署,各地建立領導機構。平津戰役的發起,使支前工作更加緊迫艱巨。1948年10月31日,中央軍委電示東北局,為便於東北野戰軍入關作戰,“爭取於一個月內修通沈錦線、彰武義縣承德鐵路線,整理熱河及冀東境內各主要公路,以利軍運,並迅速運屯糧彈;否則,將無法供應大軍作戰”。11、12兩個月,中央軍委又多次電示東北局、華北局,對人糧、馬料、經費、柴草、民工、道路、運輸等作了部署。要求東北負責供給三個月,華北負責供給兩個月,並做好30萬俘虜的收容和供給工作;要求地方工商部門妥為調劑日用品供應,有組織地隨軍輸送,賣給部隊。東北局、華北局對本戰區戰勤供應立即作了具體安排和落實。

  各級領導和機關非常重視支前後勤工作。東北、華北領導機關以及冀中、北岳、冀東、冀熱察等地區領導機關都發出支前指示或動員令。東北、華北抽調大批乾部組成支前領導機構。冀東地區建立了支前司令部和支前動員委員會;冀中、北岳兩區成立了聯合後勤指揮部,又在平張線和平津地區建立了5個後勤分指揮部,各野戰部隊的後勤保障機關,與地方支前機構密切配合,東北野戰軍設立6個野戰後勤分部、33個醫院,出動3個汽車團,連同各縱隊後勤部隊共10萬餘人,先後在山海關、天津、北平郊區等地布設了兵站線,在廣大區域內形成了一個龐大後勤支前網絡。

  二是全力支前,保障作戰。在這一方面,東北、華北人民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支前熱潮,他們修路架橋,保證軍運暢通;籌運物資,保證前線需要;搶救傷員,轉運治療;發展生產,支援前線;參軍參戰,維護治安;擁軍優屬,慰問子弟兵,為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戰役共動用民工154萬人,修路7000餘公裡,架橋372座,出動擔架2萬餘副、小車2萬輛、大車38萬輛、牲畜100萬頭,運糧3.1億斤。這次支前,還動用火車300多列,汽車3000多輛。平津戰役的偉大勝利證明了毛澤東主席的光輝論斷:“兵民是勝利之本。”

  平津戰役中,人民解放軍有7030名優秀的指戰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3.2萬人光榮負傷,湧現出92個英雄群體和149個戰斗英雄;許多民兵、民工和工人、農民及和平民主人士都為決戰的勝利做出了貢獻。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為新中國的成立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平津戰役的偉大勝利對當前我國實現中國夢的啟示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線。黨的群眾路線使廣大人民群眾了解黨、認識黨,看到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是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是從群眾中來、用以指導群眾實踐的,從而產生、樹立起信黨、愛黨、始終不渝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平津戰役的偉大勝利雄辯地證明了,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革命、建設和改革就會取得勝利,反之,就遭到挫折。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同樣也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命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不懈奮斗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第一,實現中國夢必須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毛澤東主席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纔是創造歷史的動力。只有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意見,纔能把中國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實現中國夢與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實現中國夢必須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為基礎,真正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實現中國夢;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則是實現中國夢的必要前提和切實保障。只有深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纔能保障中國夢的偉大目標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和支持。

  第二,實現中國夢必須依靠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來實現。只有深入貫徹群眾路線,纔能正確把握和踐行中國夢的本質,找准實現中國夢的依靠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黨員、乾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深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必須堅持一切依靠群眾,把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集中起來、調動起來,使我們的偉大事業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民主革命時期,我黨在發展中不斷創新出聯系服務群眾的途徑與方法,切實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更應該通過深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不斷推進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靈活多樣、切實有效的渠道參與到社會管理中來,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第三,實現中國夢我黨必須繼續保持艱困奮斗的作風,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作為長期的執政黨,我們黨必須繼續保持好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作風,進一步密切聯系群眾,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工作,堅持用新時代發展要求審視和總結自己、以改革創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作風,纔能使我們黨始終成為黨和人民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當前,要做到一切為了群眾,就必須從群眾立場出發,堅持以人為中心,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為重點,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讓人民群眾不斷從黨的群眾路線中,從黨員乾部為民務實清廉的形象中感受到溫暖和實惠,讓人民群眾像革命戰爭年代那樣,更加信任黨、擁護黨、熱愛黨、緊跟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70年前,我們黨依靠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了平津戰役的偉大勝利。70年後,我們黨仍然要依靠群眾、相信群眾,凝聚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纔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單位:平津戰役紀念館)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