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實名多機構執業
自2017年6月30日起,全市推行醫保服務醫師實名多機構執業,進一步促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分級診療工作開展。
具體改變
全域自由執業
本市醫保服務醫師的執業地點由固定的一家機構變更為天津全市,可在設置與其執業范圍相適應的診療科目或業務范圍的任一定點服務機構,為參保人員提供基本醫療服務。醫保服務醫師到主要執業機構以外的其他定點服務機構執業前,只需按規定向醫師注冊主管部門和醫保經辦機構備案,無需經過主要執業機構同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區域自由執業。
全城信息共享
醫保經辦機構將逐步完善醫保服務醫師信息『同城同庫』管理,通過采集共享醫保服務醫師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范圍、主要執業機構等信息,以醫師資源共享解決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不足難題。此外,市人力社保部門和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還將探索建立醫師管理的信息共享機制,進一步簡化醫保服務醫師信息備案流程,做好對醫保服務醫師的管理和服務。 
全程實名診療
在全市范圍內推行醫保服務醫師實名診療管理,即醫師在本市任何定點服務機構執業期間,需按規定實名為參保人員提供診療服務。如醫保服務醫師多執業過程中發生違規行為的,追究醫師本人及執業定點服務機構相應責任。下一步,市人力社保部門將探索利用人臉識別等電子認證技術,進一步加強醫師實名診療管理,規范診療行為、優化診療環境。  
全市總額控制
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總體思路,堅持『錢隨人走』原則,建立定點服務機構間的醫保額度調劑機制,確保醫保基金安全運行與醫師資源合理分配的『雙贏』。一是定點服務機構間通過互派醫保服務醫師執業等多種形式開展合作的,可在總量不變基礎上,對各自醫保額度進行調劑。二是醫師多機構執業帶來患者就醫流向變化的,醫保經辦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定點服務機構間醫保總額指標的調劑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