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城市話題】民俗文化怎樣更好地繼承?

老天津人的“例兒”比較多,如:大年三十晚上不能掃地,主要是不能倒垃圾,據說倒垃圾就是倒財;不許動針,怕扎財神眼;三十包餃子不許剩下餡兒,不然來年有心事;閨女出嫁後三十不能看孃家燈,否則孃家會受窮;正月裏不許買鞋,買鞋能帶來邪氣;正月裏要買條或做條褲,叫“存錢庫”;正月裏剪頭髮也會死舅舅;正月裏不許提媒,媒和沒諧音,不吉利。

當然,在吃上,天津的老風俗就更多了: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爲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管這個叫“捏小人嘴”。不管會不會包餃子,都要捏上一把,求個吉利;天津的老例兒是在年三十兒那天吃素餃子,寓意“素素淨淨”;細細長長的麪條,在初二那天,下到鍋裏時,一定不可以挑斷。配菜也很講究,是全菜碼,刀工細到不能再細的白菜絲、胡蘿蔔絲、青豆、黃豆、菠菜、黃瓜絲、香菜;在大大小小的餃子盛宴中,總有那麼幾個圓了咕嚕的,陷兒香皮兒大的合子。人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賺)。合子加八(初八),越吃越發;合子加九(初九),越吃越有;合子拐彎(初十),富到頭兒。”

“正月不剃頭”說法能追溯到清朝

新學期開學學校讓剪頭髮,舅舅吐槽“情何以堪”。近日各網站名爲《開學讓剪頭髮,舅舅急了》的文章報道了當學校規定遭遇民間“老例兒”的事情,引起網友和社會各界的討論。學校該不該在“老例兒”面前適當妥協?“95後”甚至“00後”中學生追求個性的裝束是否需要尊重?家長和學校又該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記者對此進行了跟蹤採訪。

記者聯繫了當事中學的德育副校長,副校長說,開學首日因儀容儀表不合格被家長領回的學生共有3位。“包括兩名女生、一名男生。”副校長表示,女生是因爲染髮,男生則是因爲頭髮的長度超過規定,此外還有一位女生因穿着裝飾有亮釘的高跟鞋受到學校的“警告”。”副校長強調:“學生的儀容儀表我們有明確規定,且已納入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學生就得有學生樣。”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家長。“學校有學校的規定,‘老例兒’只是一種習俗,況且正月剃頭死舅舅這種‘老例兒’只是迷信,應該按學校的規定執行。”也有一些上年紀的人認爲,無論學校的規定如何,“老例兒”畢竟存在了這麼多年,儘管知道這並不科學,但在心理上仍過不去這個坎兒。採訪中也有學生和家長表示,現在的中學生都是“95後”“00後”,更強調個性,如果還按過去對中學生形象的要求來約束學生,是否太不與時俱進了。[詳細]

北方論壇網友熱議:學校要求正月開學理髮是否合理?

網友“fty623”:這不是講不講老例,也不是講不講科學的問題,這是民俗。現在雖然不提倡某些老例,但是民俗能尊重還是要尊重的,比如正月裏不能理髮,只要頭髮不是過分的長,可以等出了正月再說。畢竟大部分的家庭還是很重視的。

網友“從現在開始”:我們這是有這一說,正月不剃頭。我上學的那時候學校老師也管,但是在剛開學的時候不怎麼管,都是等到出了正月之後,纔要求學生們去剪頭。

網友“夢迴西關”:現在不都挺乾淨的嗎?衛生條件早就大不一樣了,基本上天天洗澡洗頭的,頭髮長短跟衛生關係不大啊。學校再這麼要求,是不是有點不合時宜了?

-----------------------------------------------------------------------------------------------------------------------------------------

網友“說書講書人”:不是事兒多,這個事情看怎麼看,作爲普通學校這樣做有道理,畢竟是學生,過去咱講16歲前未成年,男孩子頭髮不能前發齊眉,後發蓋梗。這是有科學道理的,對衛生好。話說回來,這類要求在藝校就沒有,女孩子可以化妝,可以穿高跟鞋,男孩子沒任何要求!

網友“山抹微雲”:學校講科學,不能信那些老例兒。學生就該有個學生的樣子。[詳細]

“正月不買鞋,正月不剪頭”正悄悄改變

按照老習俗的說法,正月的傳統老例兒不少,比如“正月不買鞋,正月不剪頭”等等。然而,記者在濱海新區多家商貿中心採訪發現,這些傳統的春節“老例兒”已經被現代的節日消費新理念所替代。金元寶商廈、友誼商廈、中原百貨等購物中心都在正月推出了系列打折優惠促銷活動。按照春節老例兒,正月不買鞋,據說“鞋”與“邪”同音,不吉利。然而記者在商場看到,買鞋的消費者人來人往。“現在很多年輕人對過去的老例兒都不會太講究,春節後商場的促銷力度挺大的,現在買鞋合適。”理髮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正月的生意跟平時差不多,每天都很忙,很多顧客特意避開年前扎堆理髮的高峯,專門選擇年後理髮。

天津市一直有“正月不買鞋”的老例兒,但如今這種傳統觀念正逐漸被人們拋棄。記者昨天在天津市一些大型商場看到,賣鞋的專櫃吸引了不少消費者。據一家商場負責人介紹,近幾年正月裏鞋品的銷量都不錯,因爲節後的換季打折能讓消費者得到更多的實惠。[詳細]

年輕人打破“正月不娶”的老例兒 正月1500對新人結婚

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新春伊始,全市有1500餘對新人登記結婚,登記量與平日持平,“又娶媳婦兒又過年”的年輕人,悄然間打破“正月不娶”的老例兒。民間傳說2013年“無春”,是“寡婦年”,不適宜結婚,但正月裏的婚禮喜酒也擺了不少。根據市婚慶協會統計,正月剛過了一半,已經有1000餘對新人舉辦婚禮。“如今新人的文化層次越來越高,大家都不願意相信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這是一種進步的表現。”採訪中,本市常年從事婚戀問題調查研究的龐強向記者表示。[詳細]

各種民俗已經慢慢形成文化符號

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員原文學所所長張春生

張春生:去僞存真,適度把握

“老例”中有許多行之有效的社會經驗,如熬臘八粥,結合賢惠兒媳每次熬粥都省一把米,到了冬天能煮粥,讓全家吃飽的民間故事,預示這一習俗鼓勵過年時要勤儉纔好。可是“老例”畢竟只是一個歷史經歷的曲折足跡,有些印痕是蹉跎的,比如“正月不買鞋”是諧音“邪”字,沒有必要再去避諱。“正月推頭死舅舅”,更是缺少講解的肌理,只是一種孩子對姥姥家的關聯,因爲當時的社會,媳婦在婆家沒有地位,又和孃家少聯繫,這一“不推頭”的“老例”纔可能發生。當然,“正月不推頭”也是一種“求吉”或是和春節期間手藝人也要歇歇有關,到了二月二“龍擡頭”,小孩子們就要去理髮了。在今天,這種習俗只能是和時代脫節了。對待“老例”一要去僞存真,二要以積極態度去應對,三要適度考慮大衆心理。硬性把校規和推頭擰在一起,也未必妥當,而講清道理讓孩子和家長自願拋棄陋習,恰恰是學校和社會的職責。 [詳細]

“正月不剃頭”、“正月不買鞋”等種種“老例兒”多年延續下來已被越來越多的百姓接受,並發展成爲一種民俗文化。前面提到的“學校要求正月學生必須理髮”的規定,有人批評學校不尊重傳統,校規應該給“老例兒”讓路。其實拋開學校是否注重培養學生個性不談,編輯認爲這種做法不應因爲民俗文化的禁忌而成爲批評的對象。“老例兒”之所以稱之爲“老”,顯然有過時的意味在其中。我國的民俗文化衆多,需要取其精華的去繼承和發揚,而不是一味的順從。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